迎第100家沪市公司 苏州刷新资本市场“成绩单”

2023-12-06 08:29: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仲茜

  上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及首发募资金额城市分布情况
  苏州环金鸡湖晨景 张大伟 制图

  “最强地级市”苏州再破纪录,成为国内首个沪市上市公司数量达百家的地级市。

  12月6日,艾森股份登陆科创板,苏州迎来第100家沪市上市公司。苏州的沪市公司数量约占江苏的1/3,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4,仅次于上海、北京、杭州,与杭州的差距仅为2家。更为亮眼的是,苏州百家沪市公司中,科创板公司达55家,占苏州A股上市公司的1/4,苏州也成为全国“含科率”最高的地级市。

  探寻这位优等生的成长“基因”,既有苏沪同城的比邻效应、硬科技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座,更有科创板开设的政策东风,政府引导与资本赋能的生态加持。

  何以苏州?依托全国第二的制造业规模及新兴产业培育,苏州逐步构建了苏州“科技+产业+资本”的正向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贡献“苏州力量”。

  截至目前,苏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217家,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国内城市排第五位。

  创造多项“市场第一” 总市值超6000亿元

  2023年10月12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源创”)进行考察。这家企业,曾以84天的超快速度完成IPO,成为中国“科创板第一股”。

  此前,与上海证券报记者分享创业经验时,华兴源创董事长陈文源脱口而出的话是“专注,不忘初心”。这,也是苏州制造业企业的特质之一。

  追寻苏州企业上交所的足迹——1996年8月15日,“苏州高新”赴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苏州地区首只在上交所发行上市的股票。“苏州板块”在中国资本市场异军突起,迅速成为现象级的资本市场高地。在沪市公司板块,苏州创造出多项“市场第一”。例如,国内首个上市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发运营主体中新集团,全国首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泽璟制药。

  更多的“第一”从产业苗圃里拔节生长。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涌现出“服务机器人第一股”科沃斯、“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激光芯片第一股”长光华芯、“中国机器视觉第一股”天准科技、“机器人关节第一股”绿的谐波、“充电桩芯片第一股”东微半导、“车规芯片第一股”纳芯微、“国产CPU第一股”国芯科技、“MEMS第一股”敏芯股份等。

  科创板的开设,则为苏州点燃了“新引擎”。短短4年间,凭借科创板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苏州硬科技企业奋楫扬帆。2019年至2023年,苏州科创板公司分别新增6家、14家、18家、10家、6家。

  如今,苏州沪市上市公司数量全国城市排名第4,仅次于上海、北京、杭州,与杭州的差距仅为2家。苏州沪市上市公司首发募集资金超900亿元,平均募资金额达9亿元,总市值超6000亿元。其中,纳微科技上市首日涨幅达12倍,刷新纪录。

  业绩方面,苏州沪市上市公司业绩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苏州沪市上市公司营收共计3004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上证A股板块9个百分点。当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61亿元,其中10家企业净利润翻番,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苏州上市企业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增动力促发展。

  近三年,苏州沪市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超350亿元,其中增发募集资金超125亿元,配股募集资金超80亿元,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超150亿元。2023年6月,东威科技成功申请发行全球存托凭证,顺利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金额超1亿美元,成为江苏首家成功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科创板企业。

  资本市场的“苏州印记”还延展到成分股的构成上。截至目前,苏州沪市上市公司有1家入选沪深300指数成分股,3家入选上证180指数成分股,14家入选上证38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方面,4家入选科创50成分股,3家入选科创板成长指数成分股,另有多家企业入选科创板材料指数、新能源指数、机械指数等成分股。

  科创板赋能 苏州长板更“长”

  随着艾森股份正式挂牌上市,苏州科创板公司达55家。苏州一个城市的科创板公司数量,超过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的科创板阵容。

  为什么是苏州?

  深厚的制造业“家底”,是最大最强的塔基。苏州拥有6家全球“灯塔工厂”、3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16万余家优秀制造业企业。

  在专精特新企业集聚的苏州,科创与资本交相辉映。“近年来,产业和资本互动共赢成为苏州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资本在苏州找到了好项目,越来越多的项目在苏州成功对接资本。另外,金融供给丰富,融资便利度高。科技金融发展迅速,精准支持科创企业。”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说。

  天时地利人和。在科创板设立之后,苏州科创军团的动能加速迸发。

  数据显示,苏州沪市上市公司87%为高新技术企业,30%获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资质企业,其中15%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苏州沪市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5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平均每家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67人,平均占公司总人数的22%,高于上交所整体A股市场平均4个百分点;共计拥有发明专利2641个,平均每家公司拥有83个发明专利。

  一个个核心技术是怎么完成突破的?绿的谐波董事长左昱昱感慨:“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要禁得住熬,舍得花时间。”

  从0到1、从1到100的漫漫创业征途中,人才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借助资本市场,苏州企业积极激发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众多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仅2021年就覆盖了4700多人,超八成公司将六成以上激励股份授予董监高以外的核心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时至今日,苏州科创板军团牵引的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显著。50多家科创板公司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与苏州四大主导产业高度吻合。其中,华兴源创、广大特材、绿的谐波、固德威等企业牵头建立了产学研研究中心,天准科技、江苏北人、泽璟制药、敏芯股份、纳微科技等企业积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这些上市企业为苏州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构成了苏州主导产业的坚实基石。”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有为政府:构筑“科技+产业+资本”新生态

  有效市场之外,有为政府亦是资本市场“苏州板块”崛起的重要因素。

  “苏州把最好的资源、最新的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位,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苏式服务’。”谈及对产业的扶持,苏州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

  推动企业积极主动拥抱资本市场,苏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早在2005年,苏州就出台了《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指导意见》,2006年即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为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全过程、全链条的协调服务。近年来,苏州又先后出台并实施“育林计划”“参天计划”,对优质科创型、创新型企业从“上市培育”到“上市后做优做强”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扶持。

  尤值一提的是,优质的产业基础来源于政府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与招商政策。目前,苏州政府正在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着力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支持其加强产业链兼并重组。

  苏州立足产业优势,按照“挂牌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持续做好上市后备资源的挖掘、培育和储备工作,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体系。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人士介绍,苏州各级金融监管局(金融办)紧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最新动向,联合交易所、市场机构等,做好资本市场培育的宣传员、辅导员、协调员。2019年,苏州与上交所全面升级战略合作,双方共建上交所苏南基地,依托“基地+服务站”等机制,联合开展企业走访、座谈等,主动服务拟上市企业。2020年,双方共建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苏南),以班级制、全程式、体系化的综合服务助力创新创业人才认识资本市场、借势资本市场,继而主动拥抱资本市场。同时,充分运用上交所“资本市场综合服务周”“科创沙龙”“走进上交所”等品牌活动开展全面对接,进一步搭建资本市场与苏州实体经济互联互通的桥梁。

  2023年7月,苏州还召开了上交所综合服务对接会和苏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进一步促进苏州市各部门各板块与上交所加强沟通交流,巩固合作基础、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支持优质企业赴上交所上市,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闪耀的苏州“上市军团”身后,后备军稳步壮大。数据显示,苏州有40余家企业处于申报阶段,其中上交所在审企业20家;辅导企业80余家,位列全国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