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灵活 路径多元 沪市公司质押风险显著收敛

2023-12-19 08:22: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小程

  郭晨凯 制图

  行至岁末,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化解成效几何,牵动着市场的目光。“2020年以前,尤其是2018年、2019年的时候,质押风险被各方高度关注。”一位从业20余年的投行人士回忆道,彼时不少上市民企大股东存在高比例质押的问题,其爆仓风险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何打好防范化解质押风险的攻坚战,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均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工作。

  202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其中将“积极稳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列为“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的首条。3年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上市公司质押风险已显著收敛。一批民企在政策引导下主动作为,平稳有序地推进质押风险化解,甩掉包袱,焕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

  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截至12月初,涉及股票质押的公司家数已由高峰期的1380家下降至880家,“无股不押”的现象基本消除;市场整体待偿还金额、质押总市值均下降四成,股权质押融资规模显著缩减,目前市场整体履约担保比例近206%,质押违约风险持续保持平稳可控。作为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质押比例超过80%的公司家数,也由高峰期下降超八成,数量占全部沪市公司的比例仅为1.77%。

  探索多元化解路径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质押虽能“解近渴”,但其背后的高风险却不能忽视。某湖南上市公司董秘表示,股权质押风险受股权价值波动的影响较大。如果股价下跌导致质押比例上升,质权人有权出售抵押物股票,甚至可能导致大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直接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在积极探索质押风险化解的过程中,一批民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类工具,形成了路径多元的风险化解样本。或是自筹资金、处置股权,或是推进债务重组、引入纾困基金,不少公司的“解题思路”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参考。

  安徽某上市公司董秘介绍,2019年,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股份质押比例高达99.10%。“当时,通过公司管理层持续沟通以及公司股东的积极配合,公司实际控制人主动筹措资金提前偿还借款本息,缩小债务规模,降低质押比例,自2021年2月至今,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未再出现高比例质押情形。”

  浙江某上市公司曾因高速扩张陷入债务泥潭,此后通过债转股缓解了资金压力,公司控股股东则向公司提供超过30亿元的财务资助,但其控股股东股票质押率也因此高企。为解决上市公司自身债务风险,降低控股股东股票质押比例,采取了“两步走”的应对策略:一是资管公司重组控股股东债务,缓解股东高比例质押压力;二是控股股东以股抵债(债转股),有效降低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资产负债率,并为上市公司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者。

  除了上市公司“刀刃向内”、主动出击,外部驰援也是“解题方式”之一。以上海某上市公司为例,其控股股东所持股权一直处于高比例质押状态,且多次接近质押平仓线。为化解危机,公司吸引行业龙头入主,通过二级市场交易、参与定增等方式,实现了控制权转移,成功化解了高比例质押风险。

  多方合力压降风险

  “之前我们控股股东质押比例最高逼近100%,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面对市场情况,交易所、证监局等监管机构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在有关质押风险管理的最新通知出台后,监管机构及时给我们解读政策,并指导公司积极沟通协调。控股股东质押融资规模压降了一大半,并与相关方达成了一个短期的债务重组协议。”中曼石油董秘石明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回忆道。

  石明鑫所言的通知,是上交所于2020年4月出台的《关于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违约处置相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降低了协议转让受让门槛,明确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同时适当放宽了转让价格限制,明确转让价格不得低于转让协议签署日前一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格的70%。

  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中曼石油高效率推进纾困计划。公司通过纵向一体化经营,向上游拓展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实现业务结构优化,业绩扭亏为盈,并间接为控股股东顺利实现债务重组、降息留债提供依托。

  “从开始筹划纾困到最终引入资方,我们花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为了帮助公司争分夺秒化解风险,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规则范围内充分考虑了公司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交易所层面的流程便大大缩短。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质押比例已经控制在50%左右,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石明鑫说。

  近年来,上交所积极优化完善质押相关规章制度,督促股东及质权人合规运作。上交所于2018年1月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于2019年1月发布《关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相关事项的通知》,于2021年8月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指引第1号——风险管理》。

  指引颁布后,监管一线亦在积极行动。上交所积极搭建沟通协作桥梁,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充分认识执法风险,合理把控质押比例,有序压降质押风险;通过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上市公司及股东的困难与诉求,并对公司和市场机构提出的共性问题研究优化。同时,地方政府、市场机构等方面也积极作为,真抓实干解决上市公司及股东的急难愁困,化解风险。

  “关键少数”应树牢风险意识

  尽管质押风险已经解除,但一些公司高管仍对当时的“危机感”记忆犹新。前述浙江某上市公司董秘感叹:“这对每家公司和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来说,都是教训深刻的一课。扩张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风险,拿钱的时候没有想到还钱不容易。”

  牢牢树立风险意识,严格做到“四个敬畏”,已成为越来越多沪市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共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则应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化解的基础是防范,防范的前提在于严格守好风险这个底线。一方面,要构建现代化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要履职尽责,当好公司的掌舵人。”前述投行人士说。

  前述湖南上市公司董秘表示:“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有效履行公司治理职能的重要性,将持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合规经营;结合行业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及短期经营计划;注重风险控制,制定识别、评估风险的有效机制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实际经营效果来看,不少化解股东质押风险的沪市公司已经实现了轻装上阵,展示出积极向好的发展势头。以前述湖南上市公司为例,2021年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风险化解后,公司业绩稳步提升。当年公司净利润由2020年的大幅下滑转为正增长,2022年更是实现倍增。

  该董秘称,在化解质押风险的过程中,应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完整,保障所有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尤其是股东质押融资的出发点、着眼点应落在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上,尽力帮助上市公司提振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