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变化折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A股常态化回购机制加快建立

2024-03-13 08:0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高志刚

  □ 监管导向之变:监管层先后出台一系列引导和鼓励股份回购政策,A股市场呈现出回购力度更大、回购速度更快的新局面

  □ 企业群体之变:股份回购队伍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的央国企、优质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回购

  □ 回购方式之变: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注销式回购”,成为A股市场回购新趋势

  当前,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回报投资者,已形成自上而下的共识。其中股份回购对于稳定股价、提振信心、维护股东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回购频次、金额屡创新高,回购主体的企业类型更加多元化,“注销式回购”日渐增多。2024年以来,逾80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计划,已超过2023全年的716家,回购金额上限规模达900亿元。

  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层和上市公司理念的转变,A股市场回购行为正趋于规范化和长期化。“在监管政策的引导鼓励下,加之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和市值管理的需要,近期,A股市场掀起了注销式回购潮。”谈及股份回购新动向,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A股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份激励和注销或将成为常态,将逐步与国际接轨。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A股公司股份回购热情持续高涨,其背后不仅反映市场价值凸显、监管理念的变化,还与A股市场优质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密不可分。这些明显变化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

  监管导向之变:股份回购逐步常态化

  2012年之前,进行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凤毛麟角,主要是因为彼时的股份回购制度存在程序复杂、回购门槛高等限制。近年来,监管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股份回购的政策,A股市场呈现出回购力度更大、回购速度更快、注销式回购更多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2012年,实施股份回购的上市公司只有11家,到2023年增至逾1300家,增长逾100倍;回购总金额也从2012年的24亿元,增至2023年的900余亿元;从股份回购公司占全市场比例来看,由2012年不足1%增长至2023年的约四分之一。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创立之初,A股公司回购受到严格限制。随后,监管层自2005年起陆续出台回购的相关政策,回购逐步走向规范。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A股市场的回购状况发生了巨变——

  追溯至1993年,当年颁布的公司法对股份回购做出了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允许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也不允许库存已发行股票。

  直到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才明确了公司可以用股份回购进行减资和股权激励,标志着我国公开市场股份回购正式开启。

  2015年8月31日,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2018年10月修订的公司法中,关于回购制度的修订获正式通过。随后,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于当年11月9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从股份回购资金来源、公司限制、实施程序等多方面对股份回购“松绑”。

  由此,上市公司的回购活力被彻底激发出来。2018年,约770家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回购金额近500亿元,每家公司平均回购金额约为6500万元。2019年,实施回购的公司家数突破1000家,回购金额总计超过1000亿元,每家公司平均回购金额接近1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

  为更好顺应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2023年12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提高了股份回购便利度,进一步健全了回购约束机制,严防“忽悠式回购”。

  企业群体之变:回购队伍强势扩容

  股份回购队伍持续扩容,越来越多的央国企、优质民营企业实施股份回购。

  民企一直是股份回购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实施股份回购的民企家数占比常年保持七成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0%。尤其是来自各行业经营稳健的民营企业龙头,大额回购比比皆是,宁德时代、美的集团、荣盛石化等民企最近一期回购金额都超过20亿元。

  不仅如此,多家民企龙头近年来连续多次回购股份。如荣盛石化自2022年至今,通过三期回购计划已经累计回购公司股票5.5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46%,成交总金额近70亿元。

  近些年国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出手慷慨。如宝钢股份、保利发展、上汽集团等国企最近一期回购股份方案显示,回购金额上限均超过20亿元。其中,截至2月底,宝钢股份已累计回购股份3.3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1.51%,已支付的总金额为20.39亿元。此前公司拟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股份数量不低于3.3亿股,不超过5亿股。

  1月24日,国资委表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关注、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运用市场化的增持、回购等手段来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回购方式之变:“注销”日趋增多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注销式回购”,成为A股市场回购新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以注销为目的,提出股份回购方案或提议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60家,回购金额达190亿元,其中不乏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

  业内认为,“注销式回购”能够有效改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关键财务指标,相比于股权激励等其他用途的回购,以注销为目的的回购可以真正提升股东价值,对投资者而言更具含金量。

  今年以来,药明康德、比亚迪、东方财富、容百科技、美的集团等行业龙头公司相继推出股份回购注销计划,拟通过“注销式回购”来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

  药明康德3月9日公告称,继前次于2024年2月5日完成10亿元股份回购后,为进一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公司拟再次斥资10亿元回购股份并予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3月7日,比亚迪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4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此前,比亚迪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议要提高回购金额并用于注销。

  不过,回购股份注销这一措施,虽然对于公司来说具有很强的股价支持力度,但也并非所有的公司都适合。郑培敏认为,公司法规定回购股份可以用于激励、注销等,至于采取哪一种用途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而定。从海外市场来看,也是多种用途并存。他预计,未来A股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份激励和注销或将成为常态。

  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机制化、常态化回购的前提是上市公司要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创造更多现金流,才有可能通过常态化回购、分红等方式更好回馈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