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三板第一调查案

2015-05-21 17:42:3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朱方舟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朱方舟) 新三板首批做市明星公司中海阳遭遇“信任危机”,成为首家遭证监会调查的挂牌企业。上海天铭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认为,或许从中海阳案开始,新三板将结束违规后无处罚、无索赔的历史。

  中海阳此前公告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称因公司股票异常交易,决定对公司进行调查。从中海阳披露的遭调查原因并结合证监会所列违法违规行为对应来看,中海阳更多可能是因公司或相关机构存在滥用交易规则破坏市场秩序、操纵市场等行为导致违规违法遭到立案调查。

  回看中海阳这段时间的走势,确实如坐过山车般直上直下。4月1日至4月3日,中海阳从9.68元/股涨至14.93元/股,累计涨幅达到54%。然而,从4月4日开始,中海阳股价开始一路下滑,截至5月21日收盘,中海阳股价已跌回到8.50元/股。其中一个最引人注意的细节是,4月2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股票异常波动期间转让公司48万股;但是中海阳方面并未披露实际控制人转让股份的价格。

  然而在4月7日中海阳发布《股份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称,“公司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合理解释:公司不存在违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规则的行为。公司股票异常波动属于市场行为。”

  宋一欣告诉记者,目前中海阳究竟为何遭调查尚未有定论,正等待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不过极有可能是涉及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在证监会将新三板违规违法案件调查升级为工作重点、严抓三板制度建设的大背景下,其他挂牌做市企业或应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事实上,自挂牌以来中海阳就是新三板上耀眼的明星。其采用定向增发、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质押等方式多次融资数亿元。2014年8月24日成为首批做市企业,并又于2015年3月1日成为首批三板做市指数成分股。自做市以来,中海阳股票交易量在全部三板做市企业中排名第一,总成交量达2.7亿股,区间涨幅45%,日均换手率1.15%,为新三板市场交易最活跃、股权分散度较高的企业之一。

  是否恰恰因为做市,股票交易量放大,为挂牌企业及相关个人打开了“套利”的想象空间?宋一欣认为,做市制度一般不会产生操纵股价的情况。不过新三板投资门槛太高,交易不活跃,可能直接导致做市过程中产生个别股东对股价影响较大的后果。为此,他强烈呼吁,降低新三板投资者门槛,引进竞价交易机制,将更加有利于新三板股份的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从中海阳案开始,新三板将可能结束违规后无处罚、无索赔的历史,中海阳亦或成为新三板维权第一案。宋一欣称,在因虚假陈述蒙受损失的非协议转让案件中,投资者可通过维权追讨索赔。据他透露,在案件事发后,已有不少投资者及时准备进行维权,其中有一名投资者已向其提供交易记录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