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最震惊股市的莫过于巴菲特长期投资的比亚迪汽车出现的股价暴跌,在A股跌停的情况下,其H股遭恐慌性抛售,最大跌幅近47%。在比亚迪公司澄清传闻之时,股神巴菲特发出管理备忘录,提醒高管名誉就是一切,而比亚迪管理层正在进行回购。
巴菲特未卖出比亚迪 提醒高管名誉就是一切
在比亚迪乌龙事件的传言里,最让投资者关心的乃是股神巴菲特是否减持比亚迪股份。上周五,比亚迪公司公开表示,巴菲特并未卖出比亚迪股份。同时,新浪财经也从其他消息来源确认了这一消息。
经过多年整合报道巴菲特股东大会、关注巴菲特的投资领域和方向,并曾经两次对话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笔者认为,巴菲特和芒格之所以投资比亚迪,更多地是看重王传福的领导团队和中国新能源产业,以及电动车在全球汽车市场迅猛的发展趋势。如果市场传言不堪一击的话,巴菲特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
在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对笔者表示,“我不会卖出比亚迪股份,”原因是他相信比亚迪的CEO王传福并看好比亚迪正在经营的产业。
同一时间,比亚迪公司北美总裁李珂也对笔者表示, 在比亚迪经营最艰难的时期,投资人离开比亚迪、媒体抛弃了他们,但唯一的支持来自大投资人查理-芒格和巴菲特。
而查理-芒格对比亚迪的喜爱从来都是溢于言表,他曾对笔者表示,“在投资公司时管理人的品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比亚迪做什么,我都会支持。”
如此看来,比亚迪管理团队的人品深得两位投资大师的看重。本次乌龙事件发生的传言之一也爆出王传福“出事”,隔日则被比亚迪公司澄清。
同在周五,就在比亚迪正忙着就市场上的传言进行官方辟谣的时候,巴菲特恰逢时机地发出了每两年写给旗下80家公司高管的备忘录,在信中他再次强调:名誉就是一切!这似乎也向伯克希尔的全球投资人和股东正面阐明,在巴菲特的旗下就不会有高管的丑闻发生。当然,他也给高管敲了警钟—绝不会接受这种事情的发生。
“正如我在这些备忘录里已经说了超过25年,”巴菲特写到,“我们可以赔钱--甚至很多钱,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输掉声誉—哪怕是一丝一毫。”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向以信誉至上,2011年3月巴菲特头号继承人大卫-索科尔因内幕交易路博润股票事件让巴菲特痛下“毒手”、立斩爱将,那时候巴菲特就表示,“值得我托付大笔钱的那个人,必须像箭一样笔直。”
消息称比亚迪高管正在大量回购股票
上周五,一名比亚迪高管对笔者表示,“我们正在澄清关于市场的几个传言,不仅已确认巴菲特没有卖出比亚迪股份,而且电动大巴的业务发展稳定,销售的势头比去年还要好。比亚迪本身并没有出现任何运营问题。”
而熟悉比亚迪高管的消息人士也对笔者表示,“比亚迪高管对自己很有信心,正在逢低大量地回购公司股票。”另一位投资机构的管理者则认为,“正是买入的好时机。”
针对比亚迪股价暴跌,国内的机构多数给出了正面的投资建议。中金建议“抄底比亚迪”。中金认为,目前市场流言甚多,任何基本面的变化都难以造成公司股价如此剧烈的波动,可能更多还是资金面的问题,“今日如此大跌,短期抄底时点。”
平安证券[微博]也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节能减排,虽然油价下跌减弱了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方面的优势,但减排方面的功能不受影响。“继续看好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但公司业绩仍有不确定性,另外对该公司以投资换订单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商业模式持谨慎态度。”
中国投资机构抄底 美国投资机构观望
就在比亚迪澄清外界谣传的三大原因之后,国内舆论也传出某内地富豪补仓不及时,导致被多家券商“斩仓”,最终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拖累股价跳水的原因,比亚迪表示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已委托香港公司调查此事,很快将于有进一步的消息。
但似乎部分海外投资机构似乎未相信这一种说法,在多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尚未谈及此事。麦格理(Macquarie)分析师珍妮特-刘易斯认为,“我们相信抄底还是太早,并维持落后于大市的评级,除非我们看到“提高盈利能力的有意义的方式”。巴克莱银行则将比亚迪的股票评级设为12个月内31港币的目标价。
在彭博社对29名分析师的调查中,10位分析师建议买入比亚迪股票,6人建议持有,而8人建议卖出。瑞士信贷则表现出对比亚迪的充足信心,预估的比亚迪目标价为71港币。
多数机构持有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尽管中国政府一直提供补贴,中国市场替代能源的需求增长一直很缓慢。根据11月工信部的官方数字,截至今年9月,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只达到全年目标的12%。
尽管如此,人们不要忘记巴菲特那句名人“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他看重的乃是所投资的公司的长期发展。而中国政府也在加大新能源发展的推进,并表示将在2015年与车企共同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销售。
【推荐阅读】
12月18日,比亚迪A股和H股突然双双暴跌,成为股市又一只黑天鹅,顿时市场传闻纷起。然而,晚间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股神”巴菲特并未减持公司股票,公司经营亦一切正常。比亚迪是被错杀还是已被抛弃,昨日的大跌是买入良机还是下跌开始?机构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