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发挥政策集中组合效应 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2024-03-06 08:07: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何昕怡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 李燕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准备了《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

  李燕说,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批新药数量屡创新高。但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整体国际竞争力偏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她从制度设计、企业支持政策、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优化药物研发环境

  给药企更多“阳光雨露”

  我国创新药起步晚,在资源积累、要素集聚、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促进药物创新研发的举措,引导行业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力。

  李燕建议,在进行国家药品监管制度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监管的科学性,也要统筹民众利益、产业发展;既鼓励创新,又正视我国制药产业发展阶段和实际,在规避低水平创新导致“内卷”的同时,对企业创新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支持。

  李燕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政策会商和部际联动,综合性政策共同谋划,专门性政策相互衔接,密切配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综合治理。

  李燕表示,我国医药产业、头部医药企业目前正处于“仿转创”的爬坡过坎期,须加大政策红利的释放力度,不断培育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她建议,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国家平台上给予民营医药龙头企业单独申报通道,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提升企业专家比例,提升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项目比例,探索建立重点科技型企业成果和科研项目直报渠道,给真正具有创新实力和能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

  完善市场准入政策

  “每一个创新药物的成功上市,都经历‘十年磨一剑’。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不能仅依靠某一个环节的单打独斗。”李燕表示,产、学、研、医等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如何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李燕建议,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桥梁”。

  她还建议,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的协同创新转化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同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专项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间的堵点,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针对创新药在临床使用中面临的“入院难”“入医保难”“支付结构单一”等问题,李燕建议从三方面着手,充分考虑创新药的实际特点,在创新药市场准入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环节进行通盘考虑,整合解决:

  一是医保部门规范明确新上市创新药的范围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确保创新药上市后及时获得挂网准入资质。

  二是在严把药品生产质量关和订购关的基础上,放宽“一品两规”限制,通过开展药品综合评价或药品价值评估等方式,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

  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对创新药合理配备使用的重视,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系统开展新药准入工作,保证创新药的市场准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