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地雷或将引爆 “停牌救急”能否化解危局

2015-09-08 08:3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

  “停牌救急”能否化解股权质押危局

  伴随着新一轮非理性下跌,大股东股权质押拉响警报,相关上市公司纷纷念起“停字诀”,以期通过停牌筹划重组、并购的方式暗助大股东渡过质押危机,甚至形成了倒逼态势。不过,根据最新监管动向,上市公司若单纯想要“停牌救急”绝非易事。

  【相关新闻】

  股票质押地雷引爆 顾地科技大股东成首个爆仓案例

  8月底,顾地科技(002694)公告称,公司8月27日接到控股股东广东顾地通知,其质押给海通证券的8399.14万股中的部分股份已临近平仓线。基于上述事项,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为避免公司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于8月28日开市起临时停牌。

  【热点专题】

  股权质押警报频响 大股东自救各祭高招

  江湖告急!随着股市的继续下跌,坐不住的已经不仅仅是投资者了,那些将上市公司股权大量用于质押融资的大股东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目前,已有不少公司因此遭到交易所关注。为了保住股权不被平仓,这些大股东想出了诸多招数以解燃眉之急。

 

  质押警报倒逼并购重组加速

  华映科技昨日的一纸公告,显示又一家产业资本陷入质押“泥潭”。据披露,华映科技控股股东中华映管截至9月2日已将所持4.96亿股股份几乎全部质押,其对应的预警线区间为每股9.15元至12.33元;平仓线区间为每股8.32元至11.21元。反观华映科技9月2日收盘价9.88元,现已处于上述平仓线区间,“强平”风险可谓一触即发。

  面对大股东当前的紧迫形势,华映科技随即宣布筹划资产重组,由此于9月7日起停牌。

  事实上,因大股东发生质押危机而倒逼上市公司停牌谋事的案例前期已密集发生。如雪人股份控股股东林汝捷所质押股份中的1700万股在8月31日濒临预警线,公司立即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华仁药业大股东华仁世纪集团质押的7240万股股份触及融资警戒线,上市公司亦于该事项宣布当日停牌筹划重大资产收购。

  此外,在大股东的掌控下,一些上市公司突然停牌筹划资产重组,抑或是因股东质押的不利形势所迫。以昨日突然宣布停牌重组的广博股份为例,该公司大股东前期已累计质押了其持股的98.52%,而上市公司股价自6月中旬以来跌幅超过60%。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艾迪西。

  “大股东质押融资本身就是在缺钱的背景下所实施,而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相关股东股权几乎都倾囊质押,在没有其他辗转腾挪余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以筹划大事为由停牌,已成为大股东的‘救命稻草’。”有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实施“停牌策略”主要有三大好处:一是令股价强行止跌,以减缓大股东质押股权进一步被“强平”的压力;二是股东方在此期间可争取时间考虑下一步应对之策,如筹措资金等;三是待市场稳定后,上市公司所筹划重组、收购信息发布后,未来也可能提振股价,进而助股东脱离质押预警区。“而这也是股权质押危机倒逼上市公司停牌筹划并购、重组的逻辑之一。”

  停牌细节透露两大监管动向

  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大多是由大股东掌控,因此上市公司适时停牌筹划大事也可看作是大股东的意志体现,从中可见上市公司“呵护”大股东的良苦用心。不过,不管幕后动机为何,一些上市公司若想“无理由停牌”,却绝非易事。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上述案例中有关大股东质押股权触及警戒线、平仓线等信息,均不是单独公告发布,而是作为上市公司停牌公告的一部分予以发布。

  “以往发布停牌公告,的确可以简单交代原因便可停牌。但是,由于近期股市波动较大,监管部门还要求公司在发布停牌公告时,如果存在股东质押股权触及警戒线、平仓线情形的,要同时披露。我们也是按照规定进行的披露。”某上市公司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解释称。另一家大股东质押股权预警的上市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类似答复。

  记者另外注意到,包括上述公司在内,近期宣布停牌筹划重组、并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其停牌公告中对于重组对象、收购标的的信息不再“遮遮掩掩”,有些甚至停牌伊始便公布了较为细致的运作方案。例如,华映科技昨日宣布停牌的同时,便细致披露了本次重组的具体内容。同样,艾迪西前期停牌时也直接宣布,本次重组方案是拟发行股份购买海南星华集团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并拟聘请华英证券为本次重组的财务顾问。

  某上市公司人士告诉记者,有关停牌公告中涉及的并购重组细节的确是按要求进行披露的。“在经历了7月份的停牌潮后,监管部门对于申请停牌的条件日趋严厉,其目的应是防范个别上市公司进行假重组、假并购。”

  而在市场人士看来,在当前背景下监管部门的上述举措尤为必要,特别是当质押大股东面临“强平”风险时,其出于个人利益很可能会通过上市公司停牌筹划“莫须有”的重大事项“避风头”,但中小投资者及外界则无从得知。而对停牌重组并购细节披露得愈加细致透明,则有利于外界监督、监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虚假重组事件的发生。(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