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专区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徐锐)资本市场的最大魅力,即在于投资事件的不可测性以及投资者间的博弈性。曾几何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一旦步入解禁窗口,其潜在的减持预期便会引发中小投资者的“恐慌”,进而争相抛股导致股价大跌。时过境迁,一些投资者如今向外界推荐股票时,往往也会加上一句“这家公司大股东持股马上就要解禁。”言下之意,是指该公司有做高股价的动力。两相对比,从中亦可看出投资者决策观念的改变。
而盘点近年来大量资本运作案例,也的确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逻辑,即在重要股东持股解禁时点前后,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实施较大规模的资本运作。
以前期股价涨势强劲的创业板X公司为例,在上市满三年后,公司大批限售股于去年10月21日迎来解禁,而就在股份解禁次日,X公司即宣布停牌筹划资产重组,数月之后方案出炉,该公司拟借道定增收购某网游公司,受此消息刺激,公司股价随即连拉十个涨停板,近日虽有所回落,但与停牌前相比其最新股价已实现翻番。
与之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上证报2013年11月7日《限售股解禁搭车资本运作 巧合还是做局?》曾对此作出详细报道 ),而在上海某私募人士看来,一些上市公司都选择在重要股东持股解禁前后实施重大运作,这绝非巧合,其背后实则有着多种利益诉求。“由于控股股东一般掌控着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故上市公司择时启动重组等事项,从另一角度也是大股东的意思体现,而此举最直接的目的即是实现高位减持。”
的确,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即是中小板的Z公司。去年8月7日,该公司控股股东所持2.46亿股股权迎来上市流通,但也正是在该时点前后,Z公司则密集推出了资产收购、高送转等一系列利好,股价也随之一路上行。借此契机,其控股股东此后连续数次高抛持股,赚得高额收益。
巧合也好,做局也罢,但上述种种案例也揭示出,一些公司资本运作与重要股东持股解禁确有一定的关联。暂不论相关资本运作是否是为减持“护航”,关键在于其股价在资本运作实施后均有可观的涨幅,因此对投资者而言,择机潜伏“解禁概念股”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逻辑虽然简单,但如何选股也颇有“学问”。从上述案例来看,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持股解禁后高位套现的动机较强,而为达到股价上涨的目的,上市民企资本运作思路、决策周期较国企也相对灵活,甚至“大胆”。在这基础之上,持股比例相对较高的民企大股东在解禁后则更有减持套现的欲望。
与上述两点相比,选择何种时点介入无疑最为关键。“从目前案例来看,或是为避免外界质疑,一些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已很少与大股东解禁时点同步,而是提前数月先行实施,基于此,对于有意押注此类概念的投资者,可结合标的公司股价走势提前展开布局。”上述私募人士称。
[报道回放]限售股解禁搭车资本运作 巧合还是做局?
以重要股东限售股解禁和筹划重大事项停牌间隔3个月为基准,样本占比超过一半,部分公司停牌筹划重组,与限售股解禁的时间仅相差几天。这些重大事项多与重组、并购等资本运作有关,股票在复牌后常常大幅上涨。
[思路延伸]定增解禁股来袭 掘金股价倒挂个股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定增股解禁前后不久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利好频出,定增解禁股多半都会上涨。如鲁丰环保、国金证券、华邦颖泰等在有大量股份解禁的前后都曾实现大涨。
[投资模式系列报道]之一:把握"窗口期"运作节奏 重组遇挫股含博弈机会
[投资模式系列报道]之二:摘帽概念股大跌中走强 提前布局需注意三方面
[投资模式系列报道]之三:烯碳新材强势"逆袭" 定增破发股现博弈良机
限售股解禁搭车资本运作 巧合还是做局?
在并购重组此起彼伏的当下,部分公司资本运作的时点颇为精准——大小非解禁前后。
上证报记者发现,部分资本运作案例的背后,隐现大股东或PE推动的痕迹。结果往往是,随着二级市场股价拉升,原始股东完成高位套现,这背后的逻辑脉络值得玩味与警惕。
资本运作巧遇解禁
在连续两笔合计3500万股限售股分批解禁后不久,华昌达宣布因重大事项停牌;银河电子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时点,也恰巧赶上1.6亿股限售股流通之际。
一条清晰的脉络是,在重要股东解禁的当口,往往是公司资本运作的高峰期,其背后的逻辑别有意味。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2013年11月5日,2013年,有各类原始股东解禁并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上市公司共137家,剔除股权激励等原因短期停牌(停牌3天以内)的样本后剩余95家。
以重要股东限售股解禁和筹划重大事项停牌间隔3个月为基准,这样的样本多达50家以上,占比超过一半,部分公司停牌筹划重组,与限售股解禁的时间仅相差几天。这些重大事项多与重组、并购等资本运作有关,股票在复牌后常常大幅上涨。
这还不包括部分公司掐点进行资本运作,但并未停牌的情形。
另一类公司,则在大股东解禁前后,干脆卖壳套现。比如,上市刚满3年的圣莱达10月18日发布重组预案,将由云南祥云飞龙借壳。复牌之后,公司股价已累计上涨80%以上,大股东所持股票市值水涨船高。
“重组并购应当是上市公司顺势而为的战略布局,但在A股市场,这类资本运作往往与限售股解禁相关联,成为股东套现的工具,这并不是好现象。”沪上一私募人士说。
“背后有利益诉求是必然的,大小非减持都想卖在比较高的位置,如果公司股价不给力,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提升市值就成为他们的首选。这种例子很多,像新朋股份、天业通联等,都是这一类的情况,我们也碰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一家国内大型投行的资深保荐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
谁在导演运作大戏
将炒作手法运用到极致的是湘鄂情。
2013年1月,湘鄂情大股东孟凯提议“10转10股并派现0.8-2元”,刺激股价一度涨停。几天后,湘鄂情公告,孟凯计划自1月18日起的未来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亿股股票,累计不超过总股本的25%。
此后,由于餐饮主业大幅下滑,公司股价一路下跌。7月末,湘鄂情意外宣布跨界收购中昱环保51%股权,股价连拉两个涨停。匪夷所思的是,中昱环保今年上半年盈利仅1061万元,却承诺2014-201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2亿元、2.6亿元。
尽管争议不断,但公司股价此后企稳回升。11月5日,公司再发公告,孟凯拟减持最多1.75亿股股票。
“从一系列动作看,湘鄂情的炒作痕迹相当明显。”市场人士评价说,不排除背后有跟其他机构合谋的可能。
“这种现象其实已经见怪不怪,大股东要减持,搞一下资本运作,只要程序上合法合规,一般不存在监管上的风险。今年一家浙江的企业就找过我们,股价一直起不来,大股东增持也没用,希望我们策划一个提升市值的方案。”沪上私募人士告诉记者。
该人士表示,除了大股东外,不少有退出意愿的PE也有较强的股价运作动力,“PE本身与大股东的关系就很紧密,有一定话语权,且有各种资源推动资本运作。”即便重组夭折,运作目的也已达成。
比如,三五互联10月11日公告终止收购中金在线,理由包括“中金在线业绩未达预期”等。
据查,三五互联53.48%股份今年5月10日解禁。在此前一周,公司发布了收购中金在线的预案。由于契合了互联网热潮,公司股价开始暴涨,区间最高涨幅逾2倍。
与此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龚少晖开始减持股票。截至11月4日,龚控制的中网兴合计减持1328.5万股,套现逾亿元,后续仍可能继续减持。
“玩归玩,三五互联的股价已经被玩到9元的平台上,短期很难砸回原有价位,对大股东来说,好处是实质的。”市场人士说。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公司确实想通过并购做强主业。掌趣科技今年就动作频频,先是8.1亿元收购动网先锋,后又以17.39亿元收购玩蟹科技等。
掌趣科技今年5月13日解禁4804万股,这其中包括华谊兄弟持有的2574万股。随着股价攀升,华谊兄弟进行了多轮减持。
“掌趣科技等手游概念是今年市场热捧的板块,股价翻几倍的都有,在这个价位上,不想减持的股东都会忍不住套现。”市场人士说。
市场炒作有待监管
实际上,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公司并非都能遂愿。2013年以来,不少公司停牌筹划重组未果,其给出的理由往往是“条件不成熟”、“估值存在分歧”等。
但真正的理由并非都这么简单。
“实际上,不少公司终止重组,是由于停牌前股价异动,存在内幕交易嫌疑,被监管层叫停。”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对记者说。根据相关规定,剔除大盘和同行业板块因素,上市公司股价在重大信息公布前2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跌幅超过20%的,交易所要对股票交易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进行核查。
浙江某轴承公司9月底停牌,原计划收购游戏类资产,但停牌前股价大幅上涨,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而公司复牌公告的理由却是“交易价格未达成一致”。
私募人士透露,重组终止的因素很复杂,有些是公司主动喊停的,“如果停牌期间大盘下跌,即便重组成功,复牌后股价难有表现,这时候操盘方会将重组时点押后。”
即使并购成功,标的资产盈利是否可持续,也是个问题。前述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很多公司搞了实实在在利好公司的资本运作,不过玩虚的也不少,一片欢腾之后常常是一地鸡毛,受害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主席肖钢近日表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促进并购重组的政策措施,减少并购重组的行政许可事项,另一方面要强化并购重组监管和事后问责,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背信欺诈、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那些纯粹依靠概念炒作股价的公司,应该加大查处力度,以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表示。
“目前,公司披露年报都有不能减持股份的窗口期,这个规则完全可以用在股份解禁与资本运作的时点上,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短视的概念炒作。”前述保荐人建议,对于在敏感期搞资本运作的公司,也可以考虑延长控股股东的锁定期限。(上海证券报)
定增解禁股来袭 掘金股价倒挂个股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定增股解禁前后不久的时间内,上市公司利好频出,定增解禁股多半都会上涨。如鲁丰环保、国金证券、华邦颖泰等在有大量股份解禁的前后都曾实现大涨。
实际上,定增、重组、摘帽等,都是受A股多年的炒作风气影响,正是如此,才催生了所谓的重组概念、解禁概念、摘帽概念等热点。
近期,中航黑豹、宝硕股份等摘帽概念股走势强劲。而定增解禁方面,普洛药业和国金证券表现也十分抢眼。普洛药业201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3325万股预计可上市流通时间为2014年4月9日,发行价格为9.02元/股,1月中旬至今,该股已累计上涨超过4成。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华联综超2011年4月份曾以7.18元融资1.8亿股,该批股份将于近期解禁,但目前华联综超股价不到4.5元,股价倒挂近60%,且已跌破净资产。
需要提及的是,身为华联股份同门兄弟的华联综超年初公告以逾5.1亿元价格将合肥及武汉物业出售给华联股份,待后者装修改造完毕后再租赁其购物中心部分场所用于超市经营。换言之,华联综超作为华联股份购物中心的超市经营平台,由此搭上华联股份与阿里巴巴合作O2O的顺风车。
另外,普洛药业201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3325万股预计可上市流通时间为2014年4月9日,发行价格为9.02元/股。1月中旬至今,该股已累计上涨超过4成。(证券时报)